> 萬豐資訊 >
陳愛蓮代表:為《中國制造2025》鑄就金融后盾
發布時間:2016-03-05 點擊:278
近日,陳愛蓮代表在京接受《中國汽車報》專訪,提出要為《中國制造2025》鑄就金融后盾。陳愛蓮代表認為,發展《中國制造2025》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國家從政策引導和扶持、金融政策支持、人才培養、科學技術創新等方面入手,制定相關政策,實現行動綱領和發展目標。
陳愛蓮代表建議,通過成立中國高科技制造業發展銀行來助推實現《中國制造2025》。1 參照我國“三大政策銀行”,加快建立以扶持高科技制造業發展為目的、重視高科技制造業領域發展的政策銀行,即“中國高科技發展銀行”。
2 落實“中國高科技發展銀行”服務對象,建立專項扶持高科技制造業的運營機制。
3 形成一個不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旨在降低高科技企業融資難度和融資成本,拓寬融資渠道的“中國高科技發展銀行”。
4 適應新常態經濟特點,加強項目評審工作,形成科學的風險控制機制。
鎂產業的發展是陳愛蓮代表關注的另一個重點領域。“鎂合金應用到航空、船舶、汽車中,不僅可以提高自身強度,還可減輕自身重量,極大的減少了能量消耗。”陳愛蓮代表說,“我國鎂產業有50余年的發展歷史,產銷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但目前仍以初級產品輸出為主,沒有實現從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變。”
陳愛蓮代表提出:
1 國家應從資源能源戰略高度和國際競爭角度審視鎂產業的重要地位,科學制訂鎂產業的國家戰略和行業規劃,對鎂合金及其產品的研發進行系統性規劃,加快鎂合金產業化進程,并擴大應用。
2 通過構建應用型產業聯盟協調和組織我國的鎂研發和產業化,并完善行業標準,提升多層次高水平的行業服務平臺。
3 淘汰一批落后產能,鼓勵聯合重組和轉型升級,新建一批“兩化”深度融合的現代化鎂冶煉示范企業,培育一批國內一流、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鎂合金加工大型企業集團。
4 制訂和推行有利于鎂產業有序發展的政策制度,加大對鎂產業的政策扶持,強化鎂的研究和技術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