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豐資訊 >
【浙江日報】布好全球局 下出共贏棋
(浙江日報截圖)
民營企業是我國企業國際化最具活力的一股力量。這幾年,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在我國企業外向直接投資中的比重迅速提升,浙江民企更是我國民企國際化程度最大的群體之一。
在海外并購涌起的“浙江潮”中,陳愛蓮和她的萬豐集團是其中最精彩的浪花之一。萬豐集團立足國內,以浙江為基地輻射,加速全球布局參與全球競爭,向世界秀出浙江民企厚重的“國際范”。
如果把每家中國企業的成長比作一個“局”,那么,有20多年發展歷史的萬豐集團就是一個睿智的布局、破局、對局高手,下出了一盤深度融入全球化、互利共贏發展的“萬豐局”。
民企全球化之路怎么走?萬豐集團用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
布好全球局 下出共贏棋
本報記者 劉樂平
[布局]
在最好的時機入場
美國時間8月5日,陳愛蓮出現在密歇根州沃倫市的焊接機器人公司Paslin工廠,公司CEO Kirk迎來了他的新老板。沒錯,這家國際領先的焊接機器人應用系統服務商如今的老板,正是來自浙江新昌的陳愛蓮。
今年4月18日,美國密歇根州沃倫市,萬豐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浙江萬豐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斥資3.02億美元收購美國焊接機器人應用系統服務商Paslin正式交割。這場歷時5個月的海外并購成為迄今為止國內機器人企業規模最大的一起跨國并購案。
浙江萬豐為何要在此時并購Paslin?萬豐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愛蓮給出的理由是:Paslin的805個員工中有400個技術工種,萬豐要達到這一水平,至少要10年。而通過并購可以進入更大的市場,品牌產生很大溢價,制造水平與世界領先技術的差距也將縮小。
看上去,陳愛蓮總能在最好的時機入場。
事實上,萬豐集團對機器人行業的關注由來已久。2004年,當時的萬豐成立了一個項目部,對一些有長遠發展價值的項目進行調研。當時選了3個項目進行討論,工業機器人是其中之一。當時,機器人項目進入董事會層面進行討論時,8個董事會成員有7個投了反對票,唯一也是最關鍵的一張支持票來自陳愛蓮。2007年首臺萬豐機器人下線。此前,萬豐機器人以自動化鑄造、打磨、清理、取件等領域見長,并購Paslin后,可以為客戶提供從毛坯獲得,到機械加工與部件連接一體化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這起成功的并購絕非“任性”。陳愛蓮和她的團隊在下決定前,經過了認真的市場考察,并做了非常周密的戰略考量:“中國制造2025”上升為國家戰略,“機器換人”是戰略機遇,以高端智能裝備的研發和生產為基礎,市場需求巨大。陳愛蓮認為,“十三五”期間,如果發展得好,機器人會為萬豐集團貢獻三分之一的產值。
基于同樣的戰略考量,萬豐集團正通過并購迅速切入航空制造領域。目前,捷克一家輕型飛機制造企業的收購已經完成。去年以來接連收購的加拿大DFC航校、美國夏威夷航校,今后將成為萬豐培訓飛行學員的機構。此外,收購加拿大一家公務飛機生產廠家的事宜也已進入到實質性階段,有望下半年交割完成。
[破局]
在創新中邁向高端
企業走出去,目的是要在互惠共贏中實現自身更好發展。就產業層次而言,我省多數民企仍然集中于傳統制造業領域,在浙江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趙偉看來,這些產業在投資額、技術標準等方面的進入門檻不高,企業間競爭雖然激烈但優勝劣汰機制較弱。要成功走出一條全球化發展之路,并非易事。
汽車零部件起家的萬豐集團,又是怎樣做的呢?
解開這個謎團,要從2010年10月陳愛蓮召集的“黃山會議”說起,正是在那次有300位集團精英骨干參加的會議上,陳愛蓮提出,萬豐應該基于“大交通”概念,快速進行國際化并購的動作——這就定義了萬豐努力的方向。
2013年底,萬豐僅用3個月的時間,就完成對全球鎂合金領域的領跑企業——鎂瑞丁的全資收購。這是萬豐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海外并購。當時萬豐用15.3億元收購鎂瑞丁時,曾被外界認為,這是一筆超出被收購企業資產價值的買賣。而在陳愛蓮看來這筆買賣很劃算:在鎂合金領域,鎂瑞丁是一家領導型企業,不僅在材料研究和制造方面處于產業前沿,而且應用方向主要集中在“大交通”配件上。
更重要的是,萬豐與鎂瑞丁共同處于汽車配件領域,有著共同的客戶。鎂瑞丁可以貢獻給萬豐的價值在于,由于萬豐正在從傳統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業轉型,鎂瑞丁則是一家技術引領型企業,它在科研和技術成果產業化的具體環節當中,可以與萬豐分享的要點很多,可以加速萬豐轉型升級。
海外并購的“協同效應”,體現在并購Paslin上同樣如此。同樣是做機器人,并購后,萬豐科技公司的產業鏈將從之前的部件到單機再到生產單元,最后擴展到自動化生產線的系統集成商,也打通了萬豐科技從機器人本體到大規模機器人系統集成的上下游產業鏈。
在定位于“大交通”領域后,萬豐發現自己的可擴張空間非常大,比如通用航空就是一片藍海。陳愛蓮認為,未來10年,我國通用航空產業將迎來井噴式增長的黃金時期,就像20年前我國進入汽車制造領域一樣,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遇。
通過并購,萬豐集團進入了三塊業務領域:飛機及零部件制造(直升機、公務機);通航運營,包括航空物流、教育培訓、經濟救援等;通用機場的建設運營。公司未來的戰略目標是實現500架飛機的制造和200億元的銷售。
陳愛蓮堅信,中國企業通過并購等方式,讓民族品牌嫁接上國際最先進的理念和工藝,從而實現產業的升級換代,甚至成為世界著名品牌。
[對局]
在融合中創造價值
跨國并購,買下來只是第一步,而后的管理才是真正的考驗。盡管前期曾有過數次深入的溝通,但被收購方依舊不無擔憂:一家來自中國一個山區縣城的民營企業,究竟會把這家有著悠久歷史的企業帶向何方?
對萬豐而言,面對一家有著1600多名外籍員工的公司,收購之后如何在企業文化上進行融合,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收購完成后,陳愛蓮曾帶領高管團隊專程前往鎂瑞丁公司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生產基地了解情況。每到一處工廠,她都召開交流座談會,使鎂瑞丁管理者迅速統一思想、達成共識。
“什么是真正的重組?是要形成合并后大家都認同的一種文化,對合并后的企業的自我認同。”陳愛蓮信心滿滿,她認為最關鍵的在于雙方價值觀能否高度一體,萬豐集團要以寬大的胸懷、信任和尊重容納天下有識之士。
“并購絕不是誰買了誰,而是合作。”陳愛蓮常常對部下說,“如果你把并購看成是一次‘吞并’,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各種沖突、矛盾都會增加,但如果是合作的話,雙方是平等的伙伴關系,就可以一起協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并購Paslin時,與萬豐同臺競爭的既有來自加拿大的企業,也有來自國內的機器人行業知名企業,最終贏得Paslin公司青睞的卻是萬豐集團,歷時5個月,以低于競爭對手的價格成功“抱得美人歸”。除卻對行業的深刻認識,以及萬豐機器人未來的遠景規劃,最讓對方心動的是,他們覺得陳愛蓮和萬豐是“同道中人”。并購加拿大的全球鎂合金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鎂瑞丁兩年內,萬豐集團就創造收益增長10倍的業績。
Paslin公司首席執行官柯克·戈因斯說:“我們很高興能夠加入萬豐集團,并相信此次合并將有利于我們的客戶、員工和業務合作伙伴,幫助我們快速實現顯著增長和擴大。萬豐的資金實力和運作能力,其卓越的研發精神,將推動Paslin繼續成長。”
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認為,中國企業想在未來取得更大的發展,中國想要成為更強有力的經濟體,就必須要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球經濟,中國企業也必須要更積極、更主動地開始全球化。在他眼里,利用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陳愛蓮和萬豐集團是一個很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