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豐資訊 >
破除創新障礙,讓“第一動力”更強勁
如果不是創新,我們紹興不可能實現“重構紹興產業、重建紹興水城”的戰略轉型,新昌這個偏僻山區小縣城,不可能成為全國“小縣大科技”的典型,我們這家企業也不可能實現在全縣銷售占比22%、利稅占比35%,這些都是始終圍繞創新的結果。我始終認為,無論是對國家、民族、企業還是個人來說,成果最終取決于創新。我們感受很深,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
創新是企業發展永恒的主題,科技創新是核心。企業發展過程中,產品具有長久的生命力,不斷煥發出活力,企業自身實現轉型升級,都要靠科技創新。只有這樣的企業才能輝煌永駐、基業長青,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同時,創新有好多種,理論創新提供“腦動力”,制度創新提供“原動力”,科技創新提供“主動力”,文化創新提供“軟實力”。比如浙江是民營企業的搖籃,民營企業在運行機制方面比較靈活,企業家和企業根據市場經濟規律和行業規則不斷進行創新,通過技術創新做強細分市場,做成全球“隱形冠軍”。目前中國民營企業都處在發展二三十年的階段,都想做國際品牌,做成百年老店,必須依靠創新。
人才激勵,既要靠績效,也要靠精神。物質激勵要通過內部體制機制來保證,通過績效考核等辦法,對突出的人才進行多種形式的獎勵。同時也要通過企業文化創新,使企業人才在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和產品過程中獲得強烈的成就感,在創新創業中獲得精神享受。同時,在人才機制方面,政府和企業要形成合力,政府要大力引導人才機制的創新,企業要在內部機制體制上進行創新,從報酬、股權等多方面形成對人才創新活力的激勵。這樣,創新的活力會更加強大,創新的成果會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