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豐資訊 >
【浙江日報】浙江航空業 崛起正此時
從西子聯合等民營企業參與大飛機制造,到波音737完工和交付中心落戶舟山,再到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航空航天產業集聚雛形初現……近年來,一股航空新勢力在浙江日漸崛起。
連日來,記者采訪了多位涉足航空制造的企業家和相關領域專家,一個共同的認識:浙江發展航空工業有基礎、有機遇、有優勢,應當把航空工業作為大產業、新產業來抓,作為引領帶動傳統產業轉型的重要舉措來抓,凝聚合力,共謀發展。
先天不足
獨辟蹊徑
受長期以來國內國防工業整體布局的影響,浙江航空工業國家投資少、科研機構布局少,導致整體發展相對緩慢、產業規模偏小。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浙江航空工業總產值僅0.71億元,僅占全國的0.05%。這幾年,浙江航空工業雖有發展,但這一狀況并未產生根本性的變化。
“相比國內西安、南昌、哈爾濱、沈陽等城市,航空工業都有一定基礎,而浙江基本沒有。”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金雪軍向記者表示,這一局面的形成有歷史原因:由于浙江地處東南沿海前線,因而在高端制造業布局中未被列入。就此而論,沒有獲得國家層面的產業布局一直是浙江制造的短板所在。
當前,國家從戰略高度明確了航空工業在國防、經濟發展中的地位,確立了加快發展航空工業的新思路。航空基礎薄弱的浙江,如何借力發展,奮力追趕?一位航空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航空產業對技術積累要求很高,浙江應該揚長避短,“不妨抓龍頭產品,優先發展通用飛機整機制造業。”
與大飛機制造已經基本完成國家戰略布局不同,目前我國通用航空器制造業的區域布局還遠未完成,對各省市而言,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同時,通用飛機市場前景極其廣闊。記者注意到,去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釋放了我國大力發展通用航空業的政策信號。
從通用航空切入,這與企業家的戰術不謀而合。萬豐航空確定了固定翼飛機、直升機、運動類型飛機三個類型的系列產品作為切入航空市場的主打飛機。從2014年起,萬豐著手布局通用航空產業,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三年內相繼收購了加拿大DFC航校、捷克DF等3家飛機制造公司、加拿大鉆石飛機制造工業公司。
目前,萬豐通航產業已形成“飛機制造、機場建設及管理、通航運營、航校培訓、飛行服務站建設”等完整產業鏈,成為國內通航產業的領跑者。2017年7月,擁有萬豐自主知識產權的輕型運動飛機ALTO-100將在萬豐航空小鎮下線;并購的加拿大鉆石固定翼飛機也將引入小鎮生產。
“萬豐布局通航產業已經先人一步。很多中國企業進入通航領域選擇的路徑比較單一,多數從事的是簡單的飛機零部件配套生產制造,而萬豐不一樣,我們希望能夠形成以飛機制造為核心,構建全產業鏈運營體系,通過建設航空小鎮,在供給側方面成為通航產業的‘航母’。”萬豐奧特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愛蓮說。
“由于通用飛機復雜程度、技術難度、制造標準等準入門檻要低于大型飛機,符合浙江的要素稟賦特征和比較競爭優勢。浙江可以而且應該把通用飛機制造作為下一階段制造業崛起的主攻方向之一,放到優先發展的位置,實現率先突破。”上述航空業內人士表示。
產業關聯
高端發力
西子航空工業潛心8年成為全國唯一具備全工序流程航空零部件制造能力的企業;萬豐航空通過海外并購打造一條完整航空產業鏈;日發航空同樣借助海外并購,另辟蹊徑迅速切入航空裝備制造這一高端領域……面對航空制造這一市場的巨大潛力,善于捕捉市場先機的浙商群體,已經率先進入航空工業。
航空產業是下一個五年浙江航空領域發展的重點。對于浙江航空產業而言,去年波音737完工和交付中心落戶是一個怎么評價都不為過的大事件。作為機器制造業中的塔尖產品,飛機是最復雜的,正因如此,飛機制造業帶動的相關產業也非常廣泛,這也正是在官方宣布之前,多地爭取波音首個海外工廠落戶的重要原因。
波音737完工和交付中心的建設,將吸引一大批配套產業進駐或靠近舟山航空產業園,每年帶動相關產業的產值可達到千億元級別。天津或許就是舟山的未來——空客落戶之后,天津空港經濟區已引進60多個航空項目,航空產業飛速發展,已成為天津的支柱產業。目前已初步形成飛機總裝、研發、維修、部附件組裝、零部件制造等全產業鏈。
目前,我省已有以西子航空工業為代表的一批民營企業進入航空制造領域。經過8年的努力,西子航空工業已經成為了歐洲空客、美國波音、加拿大龐巴迪宇航、中國商飛、中航工業的供應商,是浙江省唯一擁有這五大航空巨頭供應商資質的企業,且目前已通過了這五大航空巨頭的256項特種工藝資質認證。
2016年,由西子航空工業制造的空客A320飛機前起落架艙部件項目首件成功交付。“一架大飛機的零部件有幾百萬乃至上千萬個,我們能不能沉下心來,做好其中的一部分?”西子聯合控股董事長王水福說,“30年前,浙江許多中小企業為國企配套、加工零部件,30年后的今天,我們要爭取為波音這樣的世界一流公司做配套。”
在王水福看來,航空工業與浙江機械電氣、儀器儀表、化纖、材料等優勢產業關聯度非常高,甚至連紡織復合材料都可以在飛機雷達罩、艙門、翼尖、減速板、尾翼結構、油箱、艙內壁板等部位得到應用。他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可以抓產業關聯,民營資本完全可以進入航空配套工業。
另一方面,航空配套產品具有高附加值的特點,如各類航空用緊固件價值就可占到飛機結構件總價值的10%至15%,飛機專用鉚釘價格是普通鉚釘的100 倍甚至更多。此外,由于航空工業對工藝標準要求高,需要專門的生產線,不但可以很好地帶動傳統產業轉型,還能擴大有效投資規模。
事實上,浙江的高端制造產業在全省產業結構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據浙江省統計局統計,2016年1至11月,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利潤總額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47.1%和40.4%,同比分別提高2.1和2.4個百分點;利潤分別增長21.6%和23.8%,增幅均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幅。
“鼓勵傳統產業切入航空關聯工業環節,不但前景廣闊,而且符合傳統產業向現代工業轉型的導向。”省經信委有關人士表示,在浙江傳統產業發展競爭優勢削弱、轉型步伐偏慢的背景下,大力發展航空工業,及早切入到全球航空工業市場,將催生工業經濟的新增長點,有效破解工業轉型中增長乏力的困境。
產業集群
頂層設計
浙江大力發展航空制造業,眼下正有一個重大機遇——正在加緊推進的舟山波音737完工和交付中心項目,為浙江制造邁向中高端樹立了一個標桿,它是浙江融入全球價值鏈的一次重要機遇,是浙江經濟未來的一個新增長極。這個機遇該怎么抓住?
浙江省工業與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分析,波音和空客加大從中國的采購業務量,已經不是簡單的生產要素的購買,而是在效率提升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需求。“近年來空客頻繁發力支持中國的民營企業參與航空零部件制造,就是看到民營企業潛在的高效率和靈活機制更符合國際市場競爭規則和習慣。”
而民營經濟活躍正是浙江的長處。浙江是全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民營企業的創新、快速反應、靈活的機制具有突出的競爭力。“航空制造產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浙江民間資金豐富,有不少民企有資金實力,想轉型但不知如何轉,若有國際巨頭來杭州投資,民企有更多參與機會。”蘭建平說。
面對這一輪競爭,王水福認為,浙江企業應該抓住機會,爭取合資。“航空產業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他說,美國參與航空產業配套的企業有上萬家,歐洲有6000多家,中國的航空業也應該有更多的浙江企業參與。
在浙江,航空產業集群建設還有不小的發展空間。“產業集群的核心是完善產業鏈配套,強化企業間的分工合作。浙江民間資本雄厚,完全可以于短期內集中資源在某個航空制造專業領域發展,使其成為該領域內的世界高端企業,走出一條類似于德國中小裝備制造業企業的高、精、專之路。”蘭建平說。
作為最早涉足航空制造這一領域的民營企業家之一,王水福經常呼吁,發展航空制造業政府的角色非常重要。世界各國和國內各地發展航空產業的經驗表明:美國、法國、德國、加拿大等國家,西安、上海等城市發展航空產業都采取了“企業大投入、政府小投入,成功共享,風險共擔”的發展策略。
蘭建平建議,浙江應該以波音完工工廠落戶為契機,把航空制造產業列為戰略性重點發展產業,要立足自身優勢和發展要求,高度重視并重點發展航空制造產業,加強規劃頂層設計,理順航空產業發展鏈,抓住歷史性的機遇。
“從國際經驗來看,歐美各國政府對航空制造企業扶持力度很大,每年都給予大量的財政金融補貼。我國也對航空制造企業予以扶持,但僅局限于國有企業。”蘭建平分析,目前,西子航空等民營航空制造企業還無法通過型號立項的方式獲得國家資金支持。